发布日期:2024-12-28 07:23 点击次数:115
股票配资线上开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 SHUDAN,作者:唐一股票配资线上开户,主编:宋函,题图来自:AI 生成
一、被迫啃老的中年人
"你说我一个 211 硕士,之前一个月能赚 3 万,现在怎么沦落到啃老的地步?"来自广州的李东,长叹一口气。
李东今年 36 岁,是广东一所 211 院校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后他在广州科韵路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后来几次换工作,也始终没有离开科韵路。10 多年的时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他的事业也一路走高,月收入攀升到 3 万那年,他买了房子,娶了老婆,很快就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然而,李东看似顺遂的人生,在 2022 年被按下了暂停键:他被裁员了。
李东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生活的重压一下子落到他肩上,如果他只是个单身汉,那他随便都能养活自己,但他不仅有老婆孩子,还有每个月将近 1 万块的房贷。
没有了收入,存款如流水般哗哗往外流,李东的老婆只是个普通行政,一个月 5000 来块死工资,连房贷的一半都不够还,更别提一家人的生活费、孩子的教育费用 ......
李东不是没去找工作,但投出去上千份简历,约他面试的寥寥无几,哪怕有几次面试的机会,也是在面试之后就没了下文。
走投无路之下,李东想到的唯一出路便是——啃老。
截止本公告日,股东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5632.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9.99%,股东张家界市武陵源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3023.72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9.99%。本次质押后张家界十大股东的累计质押股份占持股比例(占持股比例的计算以公司最新一期财务报表公布的十大股东的持股总数为基准)见下图:
没被裁员之前,李东每个月会转给父母 2000 元生活费,父母有退休金,并不缺钱,这 2000 元只是李东展示孝顺的一种方式。但失业之后,这 2000 元对李东来说就是一笔负担,他无奈和父母商量,问这每月 2000 元能不能暂时不给了,以后有钱再补上。
父母也因此得知了他的窘境,不仅不再需要他每月转 2000 元钱,父母还"借"给李东 10 万块。虽然父母嘴上说着"这 10 万块你先用着吧,有钱再还",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 10 万块就是父母对李东的免费资助。另外,母亲每个月还会给李东转 2000 元,说这是给李东两个孩子的"读书钱"。
李东已经 2 年多没有上班了,平时他只能接点小活儿贴补家用,杯水车薪,但他从父母那前前后后已经拿了二三十万。
"老实说,我是真不想领爸妈的钱。" 作为"啃老"一族,李东内心也充满无奈和痛苦,但每当他看到账户,还欠着那么多钱,自己又没有收入,他只能宽慰自己说,"爸妈有退休金,有余钱拿来资助一下儿子,这也正常,以后我有钱了一定好好报答他们。"
啃老,一般是指成年后仍需要依靠父母养活自己的现象。近年来,"啃老族"有越发扩大的趋势。2023 年 4 月,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全球范围内的"啃老族"比例已经上涨到了 20% 以上,达到了近 20 年来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一个突出特征是,除了放弃就业而赋闲在家、纯靠父母供养的"显性啃老"之外,大部分啃老群体,都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他们只是出于各种压力向老一辈寻求金钱或育儿照料的"隐性啃老",因此难以统计准确数字。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近几年经济下行,年轻一辈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主动或被动向父母寻求庇护的"啃老"群体,也越来越庞大。
豆瓣"全职儿女工作交流小组"已经有近 5000 名成员,百度"啃老族吧"也有 3.2 万人关注,累计发送了 25.7 万条帖子。
啃老的人,到底是像李东那样因为拿父母的养老钱而充满愧疚,还是彻底躺平、感到一身轻松?
二、立志啃老一辈子的年轻人
虽然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啃老等同于不思进取,但不同群体之间,思维方式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对于啃老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
22 岁的小梅,还有一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她已经打定主意,毕业后就在家啃老。
她有两句名言:" 13 万就能过一辈子!""你找爸妈要钱买房买车,不也是啃老吗?那你和我没有本质上区别,五十步笑一百步,凭什么嘲笑我?"
小梅自认为是个很淡泊的人,没什么物欲,她觉得出去工作没什么必要,卷来卷去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还不如在家待着。
她掰着手指头,算起自己以后在家的开销:"我不爱吃肉,平时就吃点米和青菜,能花多少钱?唯一的娱乐就是玩玩手机,网费和电费那就更不花钱了,加起来一个月三四百块差不多了。"
由于小梅的家是在城镇,她家后面有一大块空地,甚至她还盘算着以后就在空地上种青菜,这样能把青菜钱也省下来,开销就能更低了。
"我算过了,我只要 13 万就可以过一辈子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出去卷?"小梅笑着说。
26 岁的美华,啃老是因为她让父母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她之前曾在海外留学,一年花掉父母上百万积蓄。按理说,在海外留学花不了那么多钱,只是因为美华心中有个演员梦,本来她出国学的是心理学,后面瞒着父母偷偷转到电影系,那一年导师经常要求用胶片拍片,而胶片特别贵,她就这样花掉了上百万元。
美华的家庭只是中产,算不上特别富裕,这一百多万是父母的全部积蓄,她的爸爸也说,本来这些钱是留给美华买房的,现在钱都花光了,以后就没办法给美华买房了。
美华承认自己是在啃老,但她又会觉得,这更像是父母的一次投资,自己以后能赚钱回报父母的。
而大部分父母,面对孩子啃老,都是比较矛盾的心态。
湖南汉子李师傅,儿子在家已经待了 2 年多了,原因是儿子在公司被霸凌,心理出了问题,干脆辞职回家静养。
李师傅总会想,不上班待在家里,真的行吗?但转念一想,自己就这一个儿子,能陪在身边多看几眼,也算不错了。
广东人老周也有类似的遭遇,他的儿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一直待在家里,他总是催儿子出去找份工作,哪怕出去送外卖也比待在家里强。
儿子在家待了一年多,父子发生了几次冲突,后来某一天儿子找他要 10 万,说要开奶茶店。
他有点迟疑,觉得这事情不靠谱,但想想儿子终于想要走出去了,怎么样都得支持,于是就给了儿子 10 万,结果不到 3 个月就全部亏完了。
老周苦笑地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他在家啃老算了。"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汶蓉,曾长期关注年轻一代啃老行为,她在一次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父母并不抗拒资助孩子,他们只关心两点:
一是子女的依赖是否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如果父母经济条件好、身体状况好,给孩子贴钱、烧饭、照料家务都是"可以的",但如果父母条件不好,那这样的子女就是"作孽"。
二是子女是否"有孝心"和感恩,如果子女从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了"不好意思"、"想得到父母在为他们付出",也就"不算啥了""可以理解",否则就是"孽子""讨债鬼"。
"这些信息揭示出啃老能否被成功地合理化,既取决于家庭所拥有的客观资源,也取决于家庭成员的主观认知,并最终体现为情感上的相融程度。"刘汶蓉认为。
三、啃老族的压力
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属于"抚育 - 赡养型",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简单概括为"反馈模式"。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接力模式",流行于西方社会,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缺少赡养这一环节。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就是西方社会不存在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社会中,年轻人啃老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啃老群体最普遍的心理就是,一边接受一边羞愧。
前几年李东还没被裁员时,他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每逢过年有时间和一些亲戚朋友相聚,他就觉得特别开心。
但自从被裁员后,李东春节在老家待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年初三就找个借口匆匆回到广州。
原因在于,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时,他看到同辈人赚了足够的钱,给父母买房买车,自己在广州打拼 10 年,之前赚的钱都拿来买房结婚,没让父母过上舒适的生活,反而拿走父母二三十万养老钱,他一想起这个就压力倍增。
父母为了维护李东的面子,向亲戚们隐瞒了李东的实际情况,但他们也会焦虑李东的未来,隔三差五会忍不住旁敲侧击,询问李东未来有什么打算。
李东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敷衍几句就过去了,他只能不断安慰自己:"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
晓彤陷入焦虑也是因为工作。她今年 32 岁,大学毕业后在家乡一家国企工作,稳定工作多年后,她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于是怀着"见见世面"的梦想,跑去新加坡读硕士。
晓彤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份体验,她不是一个计较物质的人,所以也没太考虑现实问题,但她很快就发现自己过于天真。
新加坡物价极高,一年学费 15 万人民币,各种生活费一年 10 万人民币,虽然晓彤尽力把开支压缩到最低,但她过去积攒的积蓄很快就耗光,只能依靠父母救济。
面对晓彤的决定,父母一直没多说什么,只是偶尔唠叨几句,晓彤也没多大心理压力,总想着等自己留学结束,找到好工作,赚了大钱,再来报答父母。
直到两件事的发生,让晓彤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之中。
第一件事是,临近硕士毕业,晓彤开始找工作,她发现自己哪怕已经出国留学,自己在就业市场压根不占优势,甚至很难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我留学之前,一个月赚 1 万,我留学之后,还是一个月赚 1 万,那我岂不是白留学了?"
第二件事是暑假时她回了一趟家,发现母亲偷偷在喝中药,一问才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一直在喝中药调养。
晓彤也忽然发现了,父母的头上多了不少白发,过去她一直把自己当成父母庇护的孩子,但在这一刻开始她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开始操心父母的生活了。
虽然父母一直小心翼翼,不敢给晓彤太多压力,但父母越是这样暖心,晓彤就越会觉得自己很自私。
和李东、晓彤二人不一样,颖子啃老的最大压力来源,就是她的父母。
颖子是 90 后,她之前有一份光鲜的工作,但背后却是无穷无尽的加班、办公室宫斗。她身心俱疲,无法忍受,干脆辞职回老家。
她打算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等恢复元气后再去找工作,但每天待在家里,她的压力反而比上班时更大。
父母见不得她在家无所事事,嘴上总是不停地唠叨,一会儿让颖子赶快结婚,一会儿让颖子在家考个公务员。但颖子不想结婚也不想考公务员,她只想休息一段时间,因此双方总会闹得不欢而散。
朋友会劝颖子找份工作,搬离家里,颖子却一直推脱,她觉得自己有种赌气的成分,父母越看不惯她在家躺着,她就非要在家躺着。
因为她始终不明白,她在家最多一个月花几百块饭钱,父母怎么就不能让她在家静静休息一下呢?
"哪怕我再没用,我也还是她们的女儿啊。"颖子的声音里,充满着不甘和痛苦。
四、为什么啃老越来越普遍?
通常而言,啃老族对父母都会有愧疚之情,但也有例外。
广东东莞的静梅对"啃老"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我不是在啃老,我是在帮爸妈打工。"
静梅的父亲在东莞开厂,在当地小有实力,今年 27 岁的静梅就在厂里帮父亲做事。她其实对生产和管理一窍不通,服务对象就只是她的父亲,做的事情也不算复杂,无非就是帮父亲记录一下日程,在父亲设饭局时帮父亲订饭店。
她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因为她自知不算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反正父亲有自己的产业,她何苦要抛下父亲,跑出去给外人帮忙?
至于父亲,从来没给过她太多的压力,静梅一直感觉父亲有点重男轻女,但这种"重男轻女"并不是说父亲对她不好,相反,父亲对她在物质上非常慷慨,静梅随随便便就能花 5 万块钱做医美。
静梅这样的情况,类似之前很流行的"全职儿女"的概念。既然父母需要陪伴,父母也不觉得子女非得出人头地,那自己就留在家中陪伴父母。为父母提供情绪价值和生活照顾,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吕新雨教授曾说:"全职儿女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原因和合理性,我国自古就有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的传统,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这样的陪伴本身就意义重大。"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汶蓉也认为,中国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向来有紧密的互助和互惠传统,代际间的适度依赖是幸福家庭的象征。她不想一棒子打死所有啃老行为,因为"啃老并不一定代表不幸福"。
在她的研究中,她发现如果亲子两代人都存在共同的"大家庭"观念和利益共生意识,那这个啃老关系是可以和谐且幸福的。
但如果两代人对"何为有价值的生活"有很深的分歧,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生活道路选择的不认同,那么啃老行为就会极大损坏亲子关系。
静梅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和父母之间的价值观基本一致,她没有野心,没想着外出打拼,而父母也有能力、有意愿给她足够好的生活,因此她靠父母养活,家庭关系依然很好。
说到底,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情况,对待啃老行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与其争论"啃老"是好是坏,不如思考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现在啃老行为越来越普遍?最常见的一个解释是,现在经济下行,工作难找,子女没工作只能啃老了。
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蒋晓平认为,啃老行为的升温,并不是因为"工作难找",而是"高端工作难找"。
他指出,中国一直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再加上高校扩招,考研、考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因此高等学历人才急剧增加。
但中国社会能提供的适合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有限,很多年轻人找不到符合自己学历的"高端工作",但又承担不了生活成本,只能回归父母家庭。
其实在中国,诸如护工、月嫂之类的工作一直缺乏高素质人才,工资也很高,但很多年轻人更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办公室办公,这样才能和自己的学历匹配。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人哪怕在家一直啃老,备战考公,也不愿意出去找一份没那么光鲜但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政策造成的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惯性,是城市青壮年群体隐性啃老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根源。"蒋晓平认为。
另一个原因,则是"内卷系统过热产生的反作用力"。
老一辈人信奉"活着就要奋斗"、"趁年轻就要多赚钱",但年轻一代开始对内卷生活慢慢厌倦,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奋斗"?
当奋斗的意义被消解后,年轻人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回归家庭也变成了一个可以预见的选择。
静梅的"啃老"就是源于此。
在她家,父亲以后会让哥哥和弟弟接手家里的产业,而父亲觉得她一个女孩,没必要有什么事业心,"在家好好照顾父母,以后结婚照顾好丈夫和孩子就可以了"。
因此,无论是静梅本人还是她的父母,都不觉得静梅啃老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情,静梅也说:"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呢?我还不如给我爸打工呢。"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参考资料:
[ 1 ] 《转型期的家庭代际情感与团结——基于上海两类"啃老"家庭的比较》,刘汶蓉;
[ 2 ] 《逆向代际关系:城市从业青年隐性啃老行为分析》,蒋晓平;
[ 3 ] 《全职儿女:与其内卷,不如回家》,虎嗅青年文化组
[ 4 ] 《中国啃老族:爸妈死在你前面怎么办?》,公众号 -ELLEMEN 睿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 SHUDAN,作者:唐一,主编:宋函
Powered by 实盘炒股配资平台_正规炒股配资平台_合法股配杠杆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